面對生命的轉折 她的答案永遠只有一個:用愛「承擔」
俗話說:十年修得同船渡、百年修得共枕眠,戴張鳳鑾女士跟戴慶福先生結婚 55 年,從來沒有大聲吵過架,戴慶福先生打從內心深情的說出:「沒得找了!」
神話般的婚姻故事,他們演來再自然不過!一般人心中的不可思議,卻是他們生活中的天經地義,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二的台灣人而言,自嘆不如之餘,更是心生敬佩,這樣的幸福,是如何創造的呢?
民國 19 年出生的戴張鳳鑾女士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,就像鄰家媽媽一般的親切,所以,用戴媽媽來稱呼她,再合適不過。
在過去有人用「菜籽命」來形容女人一生的轉折,面對這樣的無奈,有人怨天不公,有人鬱鬱寡歡,有人默默承受…但戴張鳳鑾女士,面對生命的選擇題,她的答案永遠只有一個,那就是:用愛「承擔」。
不抱怨的心 「承擔命運的不公」
戴媽媽,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長大,為人女兒,她或許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愛,但她努力做她該做的事,心中不生一絲的怨恨,她也曾經有機會可以讀護理學校,卻無法受到公平的栽培,最終只有小學畢業的學歷,但她沒有被現實環境所限制,自己努力學習尋找進修的機會,她成為一位優秀的公務員。
十口之家 食指浩繁 用生命「承擔」責任
成為人妻、人媳之後,上有婆婆、下有7子,還要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,更需要上班貼補家庭經濟。二女兒玲娟回憶,小時候家裡住在鋸木廠附近,或許是環境的影響,加上戴媽媽公私兩忙日夜操勞,戴媽媽總是一邊氣喘,一邊忍著不適做家務,看在孩子眼裡,只能燒熱水用熱氣減緩媽媽身體的不適,面對身心的壓力,戴媽媽從沒放鬆她的責任,也從未在她口中出現任何一句負面的語詞,她依然用瘦弱的肩,無怨無悔的承擔起十口之家食指浩繁的責任。
不怕吃苦「承擔」全家生活
戴媽媽事必躬親,承擔一切家務,為了照顧受傷的婆婆,毅然從公務系統退休,全心的服侍婆婆,婆媳之間不順心、不順耳的事她從不往心裡去,一貫的做好她該做的事,盡心照顧婆婆 92 歲高壽無疾而終。
為了幫婆婆祈福,她決心吃素,但為了顧及孩子的成長,必須料理葷食,但她為婆婆吃素的心,卻一點也不動搖,直到罹病離開人世,她始終如一。戴爸爸常感嘆,年輕時經濟困難,沒能讓戴媽媽吃好料,等經濟好轉時,她卻茹素無法享受美食,對戴媽媽的心疼,戴爸爸溢於言表,但戴媽媽從來不以為苦。
無求的愛「承擔」孩子的教養
戴媽媽留給自己的少之又少、省之又省,給 7 個孩子,她的愛卻源源不絕, 戴大姊回憶,大學時代一個人住在高雄,記得媽媽難得有一次去高雄看望。她一早坐慢車(普通車)出發,下了火車就跟我說:「走!媽媽帶妳去吃午餐。」到了麵店,叫了一碗麵加一個滷蛋,她告訴我「在車上吃飽了」。我問她吃什麼,她說買了一個饅頭在車上邊看書邊吃,很好吃!要媽媽吃,她不肯,我就故意說,那就讓老板收回去倒掉,聽到「要倒掉」,她説「不可以浪費」就呼嚕呼嚕的吃掉我留下來的麵和蛋。之後我就知道要逼媽媽和我們一起分享,就得說「要倒掉了」她才會吃。
戴家 7 個孩子個個秉性良善、在自己的天空各自發揮美麗,成功的力量絕對是來自於身教的感動,孩子亮眼的成就,戴媽媽無求而自得。
用寬容大器「承擔」生活的不足
從公家單位退休少了一份收入,戴媽媽為了平衡家計,只好開了小雜貨店,但非生意底子的戴媽媽,不好意思賺別人的錢,總是說:「吃人一兩,還人半斤」,偶而還會送糖、送蛋……小雜貨舖的生意,不賺錢可能還賠了錢,最終還是結束了營業。至於家中的生計是如何平衡的,想必又是一段吃盡辛苦的故事。
家中經濟不太寬裕,十口之家吃飯已吃緊,若再加上親戚家的晚輩,那更是壓力,但對親戚,她卻一點也不小氣,依然如家人般照顧用餐,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?讓戴媽媽能夠如此無私,小小的身軀裡,到底蘊藏了多少的愛?仔細想想,或許是因為無我,所以寬容大器吧!
歡笑中「承擔」身體的病痛
戴媽媽被確診為肺癌,一直到她離開家人大概只有六個月的時間。病床中戴媽媽感受到七個孩子的孝心,她為每個孩子都封上不同的第一名頭銜,隨恃在媽媽身邊的二姊被封為「照顧第一名」,大姊每晚上除了讀《轉法輪》給媽媽聽,還要照顧梳洗,也成了媽媽口中的「洗屁屁」第一名。「看醫生」第一名的大弟,負責和不同的主治醫師溝通治療方式,被媽媽封為「體貼第一名」的小弟,和「按摩第一名」的小妹,假日有空就買了好多食物來慰勞。「煎藥第一名」的二弟,則帶來一些中藥煎劑,希望媽媽能喝一點,幫助排泄。戴媽媽雖然深受病痛的折磨,依然用她獨特的方式給孩子們留下這段天倫之樂。
中國第一位女性歷史學家班昭她在《女誡》中提出的「四德」,是古代規定的「婦學」觀念。而戴媽媽一輩子吃了虧也不計較,一輩子從不記恨只記得別人的好,一輩子不為自己妝容,一輩子為別人而活成全別人,她用自己的生命故事詮釋了「婦德、婦言、婦容、婦功這四德,別說她跟不上現代潮流,無論在哪一個世紀,她都堪稱天下最完美的女人。